儘管全球景氣依舊疲弱,但市場對於通膨的隱憂,似乎又隨著油價和大宗物資走揚而再起,究竟通膨只是空穴來風,還是這頭巨獸會猛然發出攻擊,扼殺好不容易冒出的經濟復甦綠芽?
央行較關切經濟疲弱問題
從近期各國央行的利率決策會議內容來看,由於仍然維持低利率政策,顯示央行還是比較關切經濟疲弱的問題,重點還是在如何刺激經濟復甦,所以通膨顯然還不會是央行現在就要擔心的問題。
現在市場之所以會擔心通膨,一方面是近期能源和大宗物資價格確實出現明顯的上漲走勢,尤其油價頻頻挑戰70美元的關卡,台灣民眾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周五晚上又要去加油站排隊加油。
另外則是為了救經濟,美國聯準會可以說是拼命印鈔票,雖然一開始有助於恢復金融市場的流動性,但長期就會讓人擔心,這樣無限制的印下去,最終的結果就是通膨。
美國通縮危機遠大於通膨
不過,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在5月底的專欄文章中,強調目前並沒有通膨問題,首先,美國消費者物價仍然比去年低,薪資也因為失業率攀高而停滯,對目前的美國經濟來說,通縮的危機遠遠大於通膨。
對於聯準會大量印鈔導致通膨的說法,克魯曼直言這是錯誤的,過去銀行在資金氾濫的情況下,確實可能會引發通膨,但這次不一樣,銀行不但不把錢借出去,甚至把錢還給聯準會,所以聯準會事實上沒有印這麼多鈔票。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日本央行,過去十年的寬鬆貨幣政策並未引發通膨,消費者物價仍舊下跌。
台灣經濟規模難承受通膨
前國際貨幣基金首席經濟學家,現為哈佛大學教授的羅格夫(Kenneth Rogoff)甚至認為,有一點通膨不是壞事,預估未來幾年物價年增率可能會在6%以上,這反而有助於降低美國的債務壓力。
回到台灣,也許以美國的經濟規模,能夠承受6%的物價年增率,但台灣恐怕沒有幾個人受得了。統一總經理羅智先已經指出,原物料價格下半年可能會暴起暴落,統一將會降低大宗物資的營收比重。對於缺乏天然資源的台灣來說,如何因應原物料問題,可能需要更多的集體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