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第二次經濟大蕭條總算不會發生了。是什麼救了我們?答案基本上是「大政府」。

     先要釐清的是,經濟狀況依然糟糕,確實比不久前大多數人所能想像的還要嚴重。從這波經濟衰退開始至今,美國已損失六百七十萬個工作,如果考慮到日增的就業年齡人口也需要找工作,短缺的工作約九百萬。

     就業市場尚未好轉,上月失業率略微下降可能只是統計上的僥倖。經濟尚未達到觸底回升的轉捩點,現在唯一能慶幸的就是,經濟惡化趨緩的跡象已經出現。

     儘管情況不樂觀,但最近一連串報告指出,經濟已從懸崖邊緣往回走了幾步。

     幾個月前,經濟墮入無底深淵的可能性看似無比逼真。二○○八年底金融恐慌的嚴重性在某些層面不亞於一九三○年代初期,有段時間各重要經濟指標如全球貿易、全球工業指數乃至股價,其下跌速度有如一九二九至三○年間甚至跌得更快。

     但在三○年代,跌勢一發不可收拾;這回跌勢似乎經過可怕的一年後就穩住。是什麼因素讓經濟大蕭條免於全面重演?政府扮演不同的角色是絕對關鍵。

     政府角色在這波危機中最重要的,或許不在做了什麼,而在於沒做什麼。聯邦政府不像私部門,儘管收入銳減,卻未刪減支出。稅收下滑,社會福利照樣發放,聯邦健康醫療保險繼續支付醫院帳單,聯邦員工從法官、公園巡守員到軍人都照領薪水。

     這些都有助於支撐需要扶持的經濟;但在三○年代可不是這樣,當時聯邦支出占國內生產毛額的比率遠小於現在。這也表示,平常不是好事的預算赤字此時卻是好事。

     除了這種「自動」發揮穩定效果外,政府也插手拯救金融業。各位大可論稱,對金融業的紓困可以也應該處理得更好,而且納稅人付出太多,卻得到太少。但在對紓困處理方式不滿甚至生氣的同時,各位還是可以承認,沒有這些紓困,情況會更糟。

     重點在於這次不像三○年代,政府在金融體系瀕臨崩潰時沒有袖手旁觀,這是沒有重蹈大蕭條覆轍的另一個原因。

     最後一個原因也不可輕忽,那就是政府努力拉抬經濟。我從一開始就說,歐巴馬的經濟振興方案規模太小,但根據合理估計,大約一百萬美國人拜此方案之賜才有工作,而且它創造的工作機會還會增加;此方案對穩住經濟跌勢也扮演重要角色。

     總而言之,政府在這波經濟危機中扮演關鍵的穩定角色。前總統雷根的說法不對,有時候私部門才是問題,政府則是解決之道。

     我依然擔心經濟。我怕的是失業率很可能長期居高不下。但顯然我們已經避過最糟的情況,全面浩劫看來已不可能發生,原因是「大政府」係由了解其優點的人掌控。

     (克魯曼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本報國際新聞中心尹德瀚摘譯)

2009-08-11 中國時報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50401474+112009081100140,0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hs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