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博」花價議題竟被刻意炒作成政治議題,從園藝界的盛會跌到選舉抹黑的深谷。然而一株花原料該值多少?一盆組合盆栽該值多少?一個經過設計的景觀環境該值多少?它並非只是數學統計拆解之原料單價問題。它是單價分析之景觀工程專業議題,也是景觀工程在藝術美學與植栽生命週期維護管理之「價值工程」議題。

有多少人瞭解花博工程與一般景觀工程有何不同?政府應釐清的是「花博」並不只是花卉展示會。台北市很榮幸爭取到2010之博覽會,是亞洲第七個經「國際園藝生產者協會」授權認證舉辦國際園藝博覽會的城市。

台北花博係在已開發都市建成環境中之一種共生模式,若以另類觀點評價,郝市長之勇於承擔是需很大決斷力的,因為就面積、區位、時間等條件而言,本來就是高風險先天不良。這些先天限制相信也是有史以來各國花博展場最嚴苛的,只是未充分讓全民知悉。

真正問題核心是制度面與法令面之問題,就歷史紀錄沒有一個花博是由政府單位直接在政府體制內規畫、發包、營運的,通常它都會成立一個第三組織「花博」開發單位,如財團法人之相關協會、基金會,委由第三部門統籌負責建設營運。主因若由政府內部自行建設,在時間、財務及採購法等限制下,對相關緊迫工程之必要變更或修正,依合約幾乎毫無彈性且未必能絕對保證品質。

不幸的是,台北花博並未或來不及成立一個花博開發營運外圍組織統籌成敗,而是在既有組織框架及人力資源基盤上為之。再者,就博覽會而言,西方早已發展出短期的展示型或事件型(節慶型)活動的經營模式,因在特定時間內集約投入龐大之人力、物力,其建設成本與維管成本,自非適用一般性工程採購標準。而政府採購法,也變成了最大限制。

景觀專業發展在台灣仍在起步中,我們尤盼相關法制面之健全(如景觀法之立法、採購法之調整),也更期盼社會已推向深度城市美學之冀求時,美學在景觀、園藝,乃至都市空間設計、都市公共工程之實質意涵與體驗意涵,應有更科學之評析基礎與價值認同。

回到花博主軸,吾人仍期待透過國際園藝生產者之上下游合作,結合都市空間活化與再發展,郝市長的「市民心中一朵花」之理想,應拓張為花園城市與生態城市綠色基盤建設之發動機。

【聯合報╱郭瓊瑩/中國文化大學環境設計學院院長(台北市)】


http://udn.com/NEWS/OPINION/X1/5872564.shtml

文茜世界周報_2010台北花博深入報導[20101002]_Part1

花博夢想館介紹,看完了更想去了!!


參考連結:http://www.youtube.com/watch?v=6OPsITUB1Ho

文茜世界周報_2010台北花博深入報導[20101002]_Part2

花博新生三館介紹,看起來很涼^^~

參考連結:http://www.youtube.com/watch?v=_9HbNpd9Raw&feature=relate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hs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