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主計處公布最新失業率達到5.94%,大家無不憂心未來的就業機會在哪裡?依先進國家的經驗,醫療照護產業是未來必要的需求,包括美、英、德、法、荷及加拿大各國,目前醫療保健及社福產業的附加價值及就業占其國家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及總就業人數比率都超過一成,甚至達到14%。

就我國目前發展來看,2008年醫療保健及社福產業的總產值為6,600億元,占國家總產值2.2%;生產毛額(附加價值)為4,000億元左右,占GDP3.2%;就業人數30幾萬,占總就業比率不到3.5%。而在總產值的6,000多億中,全民健保的總申請費用為4,634億元(實收保險費3,625億元),約占了總產值七成。

這樣的情形,從正面來說,台灣的健保好像滿足了國內大部分的醫療保健及社福需求;但從負面來看,強制性且包山包海的健保制度壟斷也限制了整個產業的發展。

中央研究院日前出版了「醫療保健政策建議書」,建議將醫療健保支出占GDP比率由目前的6%提升到7.5%,新藥及醫療新科技也應納入健保給付,才能鼓勵生技新藥產業發展。以目前2008年12兆GDP的規模計,還要增加1,800億元。問題是這1,800億元誰來埋單?若再納入健保體系,健保申請規模就得增至5,400億元,相較目前實收保費3,600億元,若要弭平缺口,我們還要再額外繳50%的保費。

當歐巴馬還在為美國16%成年人未納入健保傷透腦筋時,台灣的健保制度保障了絕大多數台灣民眾的健康保險,不僅得到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曼不只一次的稱讚,也是許多海外台商不願放棄國籍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台灣的健保幾乎什麼都保,但繳的保費卻相對低廉。不過,這個舉世稱羨的保險制度,再不改革,恐也難逃破產的命運;因為既有的健保收入是隨著薪資所得不穩定成長,但健保支出卻因為慢性病與重大傷病患者不斷增加,而大幅成長,隨著老年化趨勢發展,這樣的情形只會更惡化,不會好轉。

照理說,健保改革的方向應是,平衡保險內容及支出;支出既無法大幅增加,就該重新檢視保險內容,限縮到基本保障,而把其他包括長期照護的部分,開放給民間發展;倘若能夠配合開放醫療照護機構的公司化,那麼便可形成公有健保保障全民基本健康醫療,但有更大的空間給予民間發展,並吸納就業,甚至可以服務輸出。

但現在許多作法卻反其道而行。日前行政院通過健保局從明年1月1日正式改制,回歸行政機關的用人制度,更僵固健保體制;健保局員工變成公務員雖然少領年終獎金,但未來福利及退休金卻領得更多。同時,在公務人員工作的保障下,健保局的提升效率要求,恐將淪為口號。這樣員工領得愈多,健保將可能虧得更大的改制,簡直把人民當作笨蛋、冤大頭。

政府所草擬的長期照護保險制度,也同樣患了大頭症,竟然預定把外籍看護也納入給付範圍,這跟發展社區化照護體系,吸納國內就業的概念,完全背道而馳,到頭來我們許多長照保險費實際竟是在補貼傭人。

我們的期待是:儘速建構醫療照護產業公私雙元體系,開放民間營利事業參與經營;同時配合看護訓練課程及護理分級制度,並提供補貼以鼓勵聘用社區人力分時看護,搭配各地醫療院所與社區受訓護理人力,才能建構起完整兼顧照護需求及吸納就業的社區照護機制。

2009.07.25 【經濟日報╱社論】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5038763.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hs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