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的棒球競技水準逐漸提升,但既有的觀眾人口始終停滯不前,成為更上層樓的一大障礙。若藉兩岸交流來增加對抗的話題性,不論對陷入瓶頸的中國棒球,或是面臨寒冬的台灣職棒,說不定都是開創新局的好機會。

少了奧運舞台,中國棒球在競技運動的重要性下降,得自當局的資源可能受到影響,必須朝向自給自足的「市場化」發展。然而,中國棒球的市場化卻面臨「幾乎沒有球迷」的瓶頸。

「兩年前我在上海看聯賽的準決賽,看台上竟然只有1名觀眾!」中國天津獅隊顧問吳祥木指出,目前中國棒球大概只有天津和北京稍有球迷基礎,看球的幾乎都是球員的親人或朋友,拓展真的不易。

欠缺球迷的問題,天津獅教練江泰權也深有同感,「天津隊的人工草皮球場將於5月完工,場地和燈光條件都是職業水準,但觀眾席還是只能坐幾百人的簡易看台。」江泰權說,目前大陸棒球場的觀眾席都是這種規模,北京奧運的五棵松棒球場是臨時加蓋才能容納數千人,但打完就拆也是基於同樣考量。

中華職棒今年剩下4隊,中國棒球聯賽則有6隊規模,兩個賽事的性質雖然大不相同,但有無可能進一步交流合作,創造出兩岸對抗的全新話題?江泰權指出,大陸方面其實非常期待這類交流,他在天津隊的子弟兵侯鳳連和呂建剛,就很希望能來台灣打職業棒球。

江泰權指出,目前天津和北京是中國棒壇實力最強、也最有球迷基礎的隊伍,上海雖然經濟蓬勃,但棒球隊戰力和球迷都不成氣候,四川實力不錯,可惜位處內地交通成本太高,廣東倒是另一個選擇。若要讓中職「前進中國」,或以各種具想像力的方式交流,江泰權認為中國約有2至3隊有此水準和潛力。

原文出處:中時電子報

http://tw.sports.yahoo.com/article/aurl/d/a/090305/2/2xe5.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hs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