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早在2003年6月美國聯準會開始將利率調降至1%時,就有幾位奧國經濟學派學者呼籲各界得注意可能爆發的「房市泡沫」。他們引用米塞斯-海耶克所發展的景氣循環理論,指出:政策性壓低利率,固然可以誘發投資和製造出景氣,但非儲蓄率支撐的信用擴張會誤導投資和消費的方向。這些稱之為「錯誤投資」(mal-investment)和「錯誤消費」(mal-consumption)的財務負擔,將在利率反彈後壓垮被引誘入「景氣陷阱」的投資者和企業。


美國的利率在2006年反彈到5%,家庭因繳不出房貸而破產的例子開始增加,終而引爆「次貸危機」。利率之所以會反彈,該理論認為是資源配置錯誤的機會成本太高,遲早是要重新調整的。該理論同時也指出:凱因斯學派認為總需要不足下的低利率政策沒有機會成本的觀念是錯的,因為混淆了計算投資數量的過度投資(消費)和考慮投資方向的錯誤投資(消費)。錯誤投資在台灣的一個例子,就是去年底進行拆除的台北縣三芝鄉飛碟屋。

全球經濟陷入寒冬
遺憾地,由於這些呼籲沒受到重視,終於導致次貸危機-金融海嘯-通貨緊縮的一連串發展,使得全球經濟陷入數十年來最嚴厲的寒冬。
更遺憾地,目前各國政府深受兩位相信凱因斯理論的諾貝爾獎得主史迪格里茲(Joseph Stiglitz)和克魯曼(Paul R. Krugman)的影響,不計機會成本地貶值貨幣、降低利率、擴大公共工程,而這些「救經濟」的政策都是奧國景氣循環理論認為是製造這次金融海嘯的禍首。這些錯誤的政策若繼續實施,經濟不僅無法改善,更會陷入長期的惡性循環。
面對已經發生的金融海嘯和迫在眉睫的經濟危機,奧國學派的經濟理論是否有不同於凱因斯式的解救方案?在奧國學派裡,經濟理論探討長期的精確原理,而政治經濟理論則允許長期和短期間的利益取捨。由於學者對這兩套理論的堅持存在差異,底下我先談純粹經濟理論的看法,再逐漸加深政治經濟理論的比重。
純粹經濟理論的建議是最極端的看法,要求政府什麼都不要做,讓時間和市場機制逐漸將已經錯誤的投資和消費矯正過來。他們認為政府這時候的任何作為都只是飲鴆止渴。
上述看法即使在經濟理論上正確,實務上也不可行,尤其在各政黨都在競爭選票的民主國家。因此,有些學者就建議政府可以趁此機會鬆綁一些經濟管制或降低稅率。但困難依然存在,因這時期傾向於強化政府管制的保護主義正蠢蠢欲動。
有些學者承認政治考量的必要性,主張政府只能直接補助失業勞工的生活,而不應該去搶救經濟或產業,因為機會成本和資源配置的扭曲都太大了。然而,他們也一方面擔心政黨難以擺脫產業利益團體的壓力,另方面則擔心即使是短期的補助政策也會教導國民不勞而獲的心態。

調整過去錯誤消費
海耶克更為折衷些,以他的理論會要求政府直接僱用失業勞工,讓他們進行不屬於直接生產性的工作,譬如全面清理街道社區山林的生活環境、整理政府檔案和資料、調查各類臨時性統計等。他特別強調工作的臨時性,以及低於正常就業的薪資。
由於人們的消費行為在景氣期間已受到信用擴張的誤導,故有學者認為人們此時也應調整過去錯誤消費的行為,譬如:增加個人的休閒時間、提升消費行為所需的知識內容、減少高金錢密集度的消費商品等。
米塞斯曾說:「製造出的景氣不是繁榮」。如果這類景氣遲早會帶來蕭條,那麼,表面上的景氣反不如蕭條有利於社會經濟的長期發展。


作者為清華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黃春興

2009年01月09日蘋果日報專欄

http://1-apple.com.tw/index.cfm?Fuseaction=Article&Sec_ID=1&ShowDate=20090109&IssueID=20090109&art_id=3130308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hs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